文春英院长“开学第一课” | 器与不器,大学之道

发布单位:外国55402com永利(中国)维基百科编辑:发布日期:2023/10/17浏览量:47

器与不器,大学之道

——在2023级学院新生开学典礼上的“开学第一课”

文春英  外国55402com永利(中国)维基百科院长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晚上好!


今天, 229名本科生和73名研究生新同学来到中国传媒大学外国55402com永利(中国)维基百科,开启你们的大学之路。


首先,我代表外院的全体教职工,向你们表示衷心的祝贺和热烈的欢迎!向陪伴你们成长的师长、朋友和家长,致以诚挚的感谢!感谢他们的培养也感谢他们的信任。他们把一块块璞玉交给我们,期待我们能将璞玉雕琢成器。我们深深感受到为人师的责任和使命。



来上大学了,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大学是什么?我跟大家一起思考这个问题。


中国古代的《礼记》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 一词源自拉丁文的universitas magistrorum et Scholarium,它的大致意思是教师和学者的社区。早期大学的老师都是教士,学生是教徒,他们在一起研讨神学和哲学的问题。他们的目的不是将知识转化成谋生的手段,而是出于纯粹的好奇心想了解上帝缔造万物的奥秘。


这是古典意义上的大学,那么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是怎样的?



现代意义上的大学理念和制度安排源自一位普鲁士的外交家和教育家,他的名字叫洪堡。简单来说,他设计了一个低成本、高效率,批量生产技能型人才的高等教育体系。得益于这一教育体系,极大地促进了德国的工业化进程,普鲁士一跃成为欧洲强国。洪堡教育体系的核心是:强调学生必须聚焦于一个专业、强调研究须与产业发展相结合。


可以看出,在近现代的工业革命以前,大学是老师和学生出于纯粹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探索真理的地方。而工业革命后,大学成为批量生产技能型专才的地方。大学生的生命意识、人文素养、终极关怀都被移出教育体系。


我们刚才简单地梳理了大学的前世,同学们是不是感觉有点分裂?一方面,我们来到大学,学习未来谋职就业所需的知识和基本技能,大学成为学生踏入社会成为高级劳动者的准备阶段。另一方面,世界各国的校训都希望我们有追求真理、追求至善的高远理想。一方面形而下,另一方面形而上。现在的大学,从其目标上来看,是形而下和形而上兼而有之。



孔子有句话“君子不为器”。“器”是什么,器皿、饭碗、鼎、汽车、房子、文凭都是器,器就是物。器是有形的、有用的,因此器也是有边界的,也就是有上限的。


有个成语“大器晚成”,这里“器”是成功、成就的意思。我们也常说“玉不琢不成器”,璞玉的目标是被切磋磨砺成器,也就是成为有用的物件。“切、磋、磨、砺、雕、琢”,这些动词,你想象一下,每一个挨在身上都很疼,都很痛苦。玉不经磨砺无法成为器,人才培养亦是如此。


同学们来到大学学习专业知识、参加实践锻炼,以求掌握多种技能。同学们来到大学还要学习长大成人,学习沟通、组织、协调,学会在将来复杂的社会里怡然自得、各方恰切地活着的基本能力。总之,要让自己有优势、有竞争力,找到一份令自己满意的工作。所以,考上一所好大学(比如中国传媒大学)约等于一份不错的工作。老师和家长都希望我们在毕业的时候能够掌握多种技能,成为自食其力且对社会有用的人。


那么,孔子为什么说“君子不为器“呢?不光孔子这么说,老子也有句话叫“大器免成”。孔子和老子都不主张成器。什么意思?人不要成才,人不要有用?肯定不是。他们说的是人不要成为工具,不要成为工具人,不要成为没有灵魂的物件。


人要在成为“器”的过程中,追求“不器”。人首先要能成器,有用且堪大用。但是成为器不应成为我们人生的目标,“不器”即超越有用的计算,人才能达到明大德的境界。



大学生,作为一块璞玉,为了成为器,我们该怎么做?


大学,名字里有个学,所以首先肯定是“学”,怎么学? 


要勤学,要下得苦功夫。苏格拉底说,知识即美德。为学之要贵在勤奋、贵在钻研、贵在有恒。鲁迅说过,“哪⾥有天才,我是把别⼈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大学阶段,有老师指点,有同学切磋,有“大阅城”里读不尽的好书,有数不清的好课凭你挑选。此时不努力,更待何时?


光学不行,还得学着干。⼲中学,学中干,干中学做人,做人中学干事。眼高手低、心浮气躁、朝三暮四,这都是年轻的时候容易有的毛病。别着急,我年轻的时候也有这些毛病。那么,正确的打开方式是什么呢?眼界要高,手脚要低。心要稳,气要沉。久久为功,百折不挠。不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


同学们,问个问题,你觉得你会做事吗?让你去送个文件,你会递送交接吗?你们全家要去旅行,你会做旅行规划吗?你要组队去参加比赛,你们需要策划,需要找经费,需要协调场地、时间和人员,还要拍摄剪辑成片。你能把啥事情办明白?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成长不是自然而然发生的,成长需要不断磨砺。成功的背后,永远是艰辛的努力,是日积月累的努力和坚持。



学了知识、长了本领,还缺一样,那就是明辨是非我说的是明辨大是大非。是非是什么,是价值观,是道德底线,是规矩,是守正。


这世界变化快,人类社会的任何阶段都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你无法要求社会是清朗的。为什么你觉得辨是非难:一方面,现实是混沌的浑浊的;另一方面,更多的是你不知道孰是孰非,所以难辨真伪。


在大学里如何能守得住底线,知道为人做事的边界在哪里?爱国、守法、遵纪,这是大是大非,这个边界任何时候不可逾越。


同学们,想一想,有的时候你是不是会陷入一种小我的是非泥潭中,无法超越自己,走出内心的困境?明辨是非这一条要谨记,它会让你活得更清朗。



要说的话还很多,但是时间关系,我们要看看作为形而上的大学。这才是大学存在的真正理由。


大学可以解释为“大人之学”,大学是求道的地方。按这个理解,大学的英文翻译是the Great Learning。大学不仅是学知识的地方,更是探索天地万物背后真相和规律的地方。道是什么?道是生发万物的元气。器是什么?器是万物。在物的层面,我们会被表象遮蔽,会被利益诱惑。但在道的层面,你会从容自由、豁达自在。


生活中没有器物是不行的,没有房子、汽车、文凭是不行的,但是只有器物人生仍然迷失、仍然不快乐。不器是超越功利计算,是寻求对宇宙万物的深层次认知,是思考方式的升级,也就是道的层面。


物与道,器与不器又是相互转化、相互融合的。内外合一、心物交融是人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所以,我们会看到如王阳明、如蔡元培、如居里夫人这样的人类的楷模,他们身上散发出人类的灿烂光芒。



孔子说“君子不为器”,老子说“大器免成”。老子和孔子都想告诉我们,不要以成器为人生追求。作为一名大学生,如何在学生的日常中追求不器?我想至少可以从不算计、不功利、不偏狭开始;善待同学、老师和家人,也善待自己;心系家国、心怀世界、超越小我,做一个文明的使者。在任何时间和空间,都把自己活成一束光,照亮黑暗、温暖他人,也温暖自己。


最后,祝愿可爱的新同学们,在“成器”中追求“不器”,在“不器”中活出生命的智慧和光芒!


谢谢大家!